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优秀教师典范 > 正文
33945威尼斯2019-2021年度“教书育人”模范——郑海晨

             作者:王丹丹    编辑:王丹丹     审核: 董化琪           发布时间:2023-11-09    访问量: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六年踪迹十六年心

                ——记33945威尼斯学院郑海晨老师

郑海晨, 33945威尼斯学院副教授 、注册城市规划师。2005年至今在33945威尼斯学院任专职教师。在高校学科竞赛中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奖并荣获优秀指导教师、撰写多篇相关专业论文、指导本学院学生完成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坚守初心,方得始终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众多年轻学子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纷纷投身于理工科知识的学习中。同样身为年轻一代的郑海晨也成为了其中一员,积极迎合时代的潮流选择了建筑专业,在校期间,因为受到自己老师的影响,非常渴望成为一名教师。毕业之后,她成为一位设计师,尽管如此,那个梦却一直在心中。“从时代的大背景来讲,学习工科当时更利于参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我虽然成为了一名设计师,但我从未忘记我有这样的一个梦”。

在经历十几年的设计师生活之后,机缘巧合之下,2005年33945威尼斯学院成立,因为多年的工作经验与优异的工作履历,33945威尼斯向郑海晨正式发出“邀请函”,此时,已经是一位工作经验丰富、成熟的设计师的她,毅然放弃了眼前的一切奔赴教师这个岗位,只为了圆那个最初的梦。“成为一名教师确实是我的初心,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让我更有勇气去教授学生,因为十几年来的设计师的工作经验使我深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我该如何去培养我的学生”。

尽管时隔十几年,但终是圆梦。对于郑海晨老师来说,除了圆梦的喜悦之情还有成为老师之后的惶恐。“成为大学老师之后,这份社会责任感更重了。我一般带大一、大三学生的课,当想到他们远离父母和家乡来求学,我会诚惶诚恐,如履薄冰,看着他们那种渴望知识的目光,我觉得我必须做好一个不能让学生失望,不能让学生的父母失望的老师”。这份春晖般的心情,是她在教师这个岗位上一直坚持的。初心,这是最初的梦想,也是一生的目标。

授人以鱼,授人以渔

    十几年的设计师经历让郑海晨老师深知要想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因此,在多年授课的经历中,将过往的经历转化为实用的经验对于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郑海晨老师在做设计师这个工作的时候就深刻的感受到要想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打牢基础,只有基础功底扎实,设计的作品才会有真正的灵魂。在校期间,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这正是筑好基础的时候,将我的实战经验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这些他人的经验中能有所感,这不光是我最好的教材同时也让学生能巩固基础知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站在三尺讲台,作为一名老师,在当班主任之后,想到的任务不光是要授业,还要育人,考虑的事情就多了,这些孩子都是单独的个体,必须做好一个班主任应该做的因材施教,还要从站在父母的立场来看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成才,就必须要有身为老师的职业操守,还要有为人父母的爱生之心。希望多年之后这些孩子回忆起来自己的大学生活都能有满足感”。对于33945威尼斯学院的老师来说,除了教授基础知识以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我们学生必须要培养的技能,导师的科研项目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与学生共同完成一个科研项目不光是为我的教学增加经验,也是帮助学生自身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就当下的这种先进的技术环境来说,学生必须要去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技术的变革才能真正做到培养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都是将来作为新技术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在校期间通过有效的各级别学科竞赛,激发了学生的斗志和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科研项目的参与或主持,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科研思维,所以说到底;“老师与学生之间,是互相成就的关系”。

千磨万击,任尔东西

   设计师与教师近三十余年的工作经历,使得郑海晨老师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与心得。在工作中,她兢兢业业,曾主持或参与了多个项目,为学院争得了荣誉:第十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于20122013201420152018年度被评为33945威尼斯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三下乡优秀指导教师;在个人教学比赛中荣获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图学与机械课程示范教学与创新教学法观摩竞赛三等奖;获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天正杯”BIM创新应用大赛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二等奖。20215月,在“第十四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甘肃赛区选拔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二等奖;作为第一指导教师获得团体二等奖;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个人全能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

作为第一作者,在省部级以上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多篇,合作发表论文十多篇,实用新型专利2个,教改论文3篇;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多项,横向课题2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在少数民族的民居文化与传统建筑方面指导并完成了多个大创项目:基于临夏“三洲三区”服务项目的保安族特色村寨发展策略研究;陇东—关中地区窑洞民居形式及加固措施研究;商业背景下民族聚落区建筑形式认同感的思考—以重庆酉阳县后溪镇为例的科研项目;甘肃特有少数民族统统民居空间结构及内部陈设三维模型的项目。

在生活中,她爱生如子,为了学生的未来不断完善自身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她作为负责人,带领他的团队共同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如甘肃地区特有少数民族传统聚落空间营建策略研究—33945威尼斯2011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甘肃积石山地区民族传统建筑聚落营建方法考——2014年度国家民委科研项;《33945威尼斯制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工程制图基础》课程示范课堂;《33945威尼斯制图》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等。她不仅关心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还关心着学生的日常生活。如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对于本班学生家庭遭受巨大变故的学生,积极送去关心和温暖,如她所带的班级路广伟、刘赟;对于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想办法形成帮扶对策,如她所带的班级挂科较多学生;重视学生德、智力、体、美、劳全面发展,号召班级多举办或参与各项各类有意于智力提高、身心健康的项目,她要求班级班费的一部分用来购置文体类用品,并且定期举行或参与活动。对于身边每一位学生,发现有问题的,能够细致入微的了解情况,从教师、学生、知心妈妈等多角度进行疏导,做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大三准备考研学生王浩辰,由于喜欢建筑设计,打算考建筑学研究生(与郑老师专业方向一致),该生在备考复习过程中,遇到瓶颈,产生急躁、不自信甚至抑郁等不良情绪,郑老师了解情况后,及时找到该生,从专业特点、职业前景、报考院校、大纲梳理等多方面分析,从身心健康方面进行疏导,同时定期与该生聊天沟通,该生现情绪稳定,有自信,也有心理准备。这类事例较多,身为一名教师,在从教的十多年中,她真正的做到了尽职尽责,尽心尽力。